肠道外疾病患者菌群移植宜采用鼻饲管、口服胶囊或灌肠方法行FMT(2C)一项关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Meta分析显示,FMT对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部分指标有改善作用。其中3项RCT研究均采用鼻十二指肠管途径输注菌液。在一项肝性脑病的RCT研究中,保留灌肠法一次性输注粪菌液可有效缓解肝性脑病的相关症状。有关肠道外疾病FMT诊疗缺乏高质量的RCT研究,也未有文献比较不同移植途径之间疗效的区别。考虑到患者行内镜的需求较肠道疾病患者低,且内镜操作风险更高,故宜采用相对便捷的鼻饲管、口服胶囊或灌肠方法行FMT。神奇!菌群移植竟能控制体重!安徽小肠菌群移植安全性
Constipation患者进行菌群移植宜采用鼻肠管或结肠镜行FMT(2C)FMT诊疗Constipation只有1项RCT研究报道,采用鼻肠管重复输注菌液对Constipation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诊疗。另一项大样本回顾性队列研究,报道了鼻肠管或结肠镜FMT对Constipation有明显疗效。仍需要高质量的RCT研究评估不同移植途径的有效性。(6)腹泻患者宜采用鼻饲管或胃镜行FMT(2C)除外以上疾病之外的腹泻,尚未有相关RCT研究结果。部分病例系列研究和个案报道了FMT在免疫功能不全疾病伴随的腹泻、脓毒症、药物导致的肠道高敏感性、相关性腹泻中起到一定疗效。上述文献中主要采用鼻胃管、鼻空肠管途径输注菌液。考虑到腹泻患者肠道动力较快,下消化道途径输注菌液可能减少功能菌群与肠黏膜的接触时间,故更宜采用上消化道途径。安徽小肠菌群移植安全性菌群移植可改善自闭症症状。
据预估,膳食纤维缺乏引起的结肠粘液屏障功能受损是易感性增加的原因之一。地中海饮食者表现出较低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粪便中降解短链脂肪酸和纤维的厚壁菌门含量增多。多吃全谷类食物可以改善血脂和血压,减少条件致病菌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细菌的数量,同时增加能够保护肠道屏障的双歧杆菌科细菌(Bifidobacteriaceae)的含量。用于高蛋白低可发酵碳水化合物的饮食,可以增加丁酸盐产生菌罗斯氏菌(Roseburia)和直肠真杆菌(Eubacteriumrectale)的丰度。然而,富含饱和脂肪、糖分和较少纤维的西方饮食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增加有关。这种饮食减少了微生物的多样性,降低了有益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和真杆菌属(Eubacterium)的数量,同时增加了Akkermansiamuciniphila菌的丰度,促进了T辅助细胞17(TH17)的活性。
FMT在肥胖中的应用,混合供体或优于单供体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的黄秀娟团队在《Gut》发表研究,发现FMT用于肥胖时,多人混合的菌群效果优于单人来源的菌群,这或与产丁酸菌增加有关【5】。研究招募了47名肥胖患者来进行临床试验,分别有9名和38名患者接受了来自单一瘦供者(sFMT)和2-5名瘦供者(mFMT)混合的粪菌移植。
研究发现:与sFMT受者相比,mFMT受者更能诱导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降低以及产丁酸菌增加;13.2%的mFMT(应答者)和0%的sFMT受者体重减轻≥10%,与其受体相比,应答者多氏拟杆菌等19种细菌富集,产丁酸肠杆菌减少。 菌群移植逆转anti-PD-1难治性黑色素瘤患者对PD-1药物产生应答。
为规范菌群移植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2021年8月27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根据上海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制定并印发了《上海市菌群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21年版)》。该规范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菌群移植的比较低要求。规范适用于应用同种异基因菌群移植改善消化系统及肠道菌群紊乱所致的消化系统外疾病,其供体来源包括亲属及非亲属。上海市菌群移植技术管理规范的出台,意味着菌群移植技术日趋成熟,这将更有利于菌群移植技术的深入推广和应用,造福更多的患者!上海沃本和全国三甲医院签订菌群移植的技术服务协议。河南自体菌群移植技术及其过程
菌群移植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上海沃本。安徽小肠菌群移植安全性
菌群移植过程中菌液制备标准操作流程(SOP)粪便应在粪菌库的特定一次性容器中现场收集;在粪菌库外收集,应将收集的粪便迅速冷却至4℃,6h内送至粪菌库;在粪便库中接受信息登记、粪便鉴定、称重、评估和处理。处理过程尽量保持在厌氧环境中。菌液制备后放置-80℃冰箱内保存,有效期为6个月。在菌液的使用当天,需放置37℃水浴箱解冻,解冻后的菌液必须在6h内使用完毕。1.菌液应在捐献后6h内,在厌氧环境下完成菌液制备(1A)2.菌液制备后放置-80℃冰箱内保存,有效期为6个月(1A)3.每个供体捐献的粪便除了制备菌液和常规筛查检测以外,必须留一份2ml的菌液保存至少6个月,一旦出现异常具有可追溯性(1C)4.菌液必须注明供体信息代码、捐献日期、生产和出厂日期、有效期、剂量及存储温度等(2C)。安徽小肠菌群移植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