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二极管,PIN二极管英文名称为Pin diode,是一种在光通信中普遍使用的光电二极管。它是在P区和N区之间夹一层本征半导体(或低浓度杂质的半导体)构造出来的一种晶体二极管。PIN中的I是"本征"意义的英文略语。当其工作频率超过100MHz时,由于少数载流子的存贮效应和"本征"层中的渡越时间效应,其二极管失去整流作用而变成阻抗元件,并且,其阻抗值随偏置电压而改变。在零偏置或直流反向偏置时,"本征"区的阻抗很高;在直流正向偏置时,由于载流子注入"本征"区,而使"本征"区呈现出低阻抗状态。因此,可以把PIN二极管作为可变阻抗元件使用。它常被应用于高频开关(即微波开关)、移相、调制、限幅等电路中。二极管的结构简单,由两个电极组成,易于使用和维护。广州单向导电二极管作用
快恢复二极管英文名称为Fast Recovery Diodes,简称FRD,是一种具有开关特性好、反向恢复时间短特点的半导体二极管,主要应用于开关电源、PWM脉宽调制器、变频器等电子电路中,作为高频整流二极管、续流二极管或阻尼二极管使用。快恢复二极管的内部结构与普通PN结二极管不同,它属于PIN结型二极管,即在P型硅材料与N型硅材料中间增加了基区I,构成PIN硅片。因基区很薄,反向恢复电荷很小,所以快恢复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时间较短,正向压降较低,反向击穿电压(耐压值)较高。快恢复二极管的外形和普通二极管相同,原理图和PCB库的参照整流二极管。深圳点接触型二极管检查方法二极管具有体积小、成本低的优势,普遍应用于电子产品中。
印度人贾格迪什·钱德拉·博斯在1894年成为了头一个使用晶体检测无线电波的科学家。他也在厘米和毫米级别对微波进行了研究 [10] [11] 。1903年,格林里夫·惠特勒·皮卡德( Greenleaf Whittier Pickard )发明了硅晶检波器,并在1906年11月20日注册了专业技术 。也正是因为格林里夫,使得晶体检波器发展成了可实用于无线电报的装置。其他实验者尝试了多种其他物质,其中较普遍使用的是矿物方铅矿(硫化铅),因它价格便宜且容易获取。在这些早期的晶体收音机集的晶体检波器包括一个可调节导线的点接触设备(即所谓的“猫须”)。
在二极管被发现和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两大类二极管,他们分别是:真空管二极管和半导体二极管,真空二极管的发明专业技术是我们熟悉的科学家爱迪生申请的,他发现单向导电的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偶然发现,当时他主要在做关于灯泡灯丝延长寿命的实验。说到爱迪生大家应该都很清楚了,他在1879年的时候发明了电灯泡,这是一个伟大的发明,但是爱迪生也有一个小小的烦恼,就是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灯泡就会很容易坏掉。这是什么缘故呢?原来是灯丝的材料不耐高温所引起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艾迪森和他的团队,想了很多办法,但是一直都没有解决。二极管的价格相对较低,使得二极管在电子制造中普遍应用。
在1884年,爱迪生被授予了此项发明的专业技术。由于当时这种装置实际上并不能看出实用价值,这项专业技术更多地是为了防止别人声称较早发现了这一所谓“爱迪生效应”。20年后,约翰·弗莱明(爱迪生前雇员)发现了这一效应的实用价值,它可以用来制作精确检波器。1904年11月16日,头一个真正的热离子二极管——弗莱明管,由弗莱明在英国申请了专业技术。1874年,德国物理学家卡尔·布劳恩发现了晶体的“单向传导”的能力 ,并在1899年将晶体整流器申请了专业技术 [9] 。氧化亚铜和硒整流器则是在1930年代为了供电应用而发明的。二极管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受潮、受震动和受高温影响,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广州单向导电二极管作用
二极管是一种电子器件,具有单向导电性,可用于整流、开关和信号调节等应用。广州单向导电二极管作用
爱迪生效应,就是真空二极管的原型。爱迪生本人对这个发现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只是习惯性的注册了一个专业技术,就再也没有关注。后来经过无数科学家的努力发展了很多种类型的真空二极管,比如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发明的二极管,当时也称为电子管。电子管,当时,电子管技术促进了无线电技术的飞跃发展,但是在后来半导体二极管异军突起,慢慢的电子管退出了历史舞台。二极管的主要功能是单向导电!就像鱼篓盖子一样!只许进,不许出!广州单向导电二极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