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变器运维
逆变器是光伏电站中重要且复杂的部件之一,它起到将组件产生的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的作用。因此,对逆变器的运维管理也十分关键。首先,在日常使用中应该定期检查逆变器的工作状态,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如果发现逆变器有异常声响或者振动等情况,必须及时进行检修和修理。其次,逆变器的电容器是需要定期更换的部件,其寿命大约为5年左右,若不及时更换会影响逆变器的性能和效率。其次,需要对逆变器的接线盒、断路器等部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设备可以对电网能量进行精确计量和统计分析,为电站的运行管理提供依据。辽宁检测服务电站现场并网检测设备作用
储能集成技术路线:拓扑方案逐渐迭代
(1)集中式方案:1500V取代1000V成为趋势
随着集中式风光电站和储能向更大容量发展,直流高压成为降本增效的主要技术方案,直流侧电压提升到1500V的储能系统逐渐成为趋势。相比于传统1000V系统,1500V系统将线缆、BMS硬件模块、PCS等部件的耐压从不超过1000V提高到不超过1500V。储能系统1500V技术方案来源于光伏系统,根据CPIA统计,2021年国内光伏系统中直流电压等级为1500V的市场占比约49.4%,预期未来会逐步提高至近80%。1500V的储能系统将有利于提高与光伏系统的适配度。
1500V储能系统方案对比1000V方案在性能方面亦有提升。以阳光电源的方案为例,与1000V系统相比,电池系统能量密度与功率密度均提升了35%以上,相同容量电站,设备更少,电池系统、PCS、BMS及线缆等设备成本大幅降低,基建和土地投资成本也同步减少。据测算,相较传统方案,1500V储能系统初始投资成本就降低了10%以上。但同时,1500V储能系统电压升高后电池串联数量增加,其一致性控制难度增大,直流拉弧风险预防保护以及电气绝缘设计等要求也更高。
江西检测设备电站现场并网检测设备设计现场并网检测设备采用高精度的传感器来检测电流、电压等电网参数。
分布式方案:效率高,方案成熟
分布式方案又称作交流侧多分支并联。与集中式技术方案对比,分布式方案将电池簇的直流侧并联通过分布式组串逆变器变换为交流侧并联,避免了直流侧并联产生并联环流、容量损失、直流拉弧风险,提升运营安全。同时控制精度从多个电池簇变为单个电池簇,控制效率更高。
根据测算,储能电站投运后,整站电池容量使用率可达92%左右,高于目前业内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此外,通过电池簇的分散控制,可实现电池荷电状态(SOC)的自动校准,卓著降低运维工作量。并网测试效率比较高达87.8%。从目前的项目报价来看,分散式系统并没有比集中式系统成本更高。
分布式方案效率比较高、成本增加有限,我们判断未来的市场份额会逐渐增加。目前百兆瓦级在运行的电站选择宁德时代、上能电气的设备。与集中式方案相比,需要把630kw或1.725MW的集中式逆变器换成小功率组串式逆变器,对于逆变器制造厂商而言,如果其有组串式逆变器产品,叠加较强的研发能力,可以快速切入分布式方案。
光伏电站配电设备是将电站发电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供应给电网或内部用电负荷。光伏电站配电设备包括直流配电系统和交流配电系统,包括低压、中压、高压开关柜、电缆、保护装置等。施工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安全标准进行。
光伏电站配电设备施工的一些要点:
设计合理的配电系统结构:在设计光伏电站配电系统时,根据场地、光伏组件布置、逆变器、汇流箱等设备的位置,以及负载需求等因素,合理设计配电系统的结构,包括电缆走向、接线方式、配电箱数量和位置等。
选用合适的电缆和线路:在选择电缆和线路时,根据电流和电压等参数,合理选用规格和材质,同时考虑到抗老化、抗紫外线、抗酸碱腐蚀等特殊要求。
合理布置电缆:电缆布置应符合电气安装规范,电缆的敷设应保证不超过其允许的比较大弯曲半径,避免弯曲过小造成电缆损伤。同时应与其他电缆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避免互相干扰。 现场并网检测设备能够对电网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稳定的电力供应。
光伏电站配电设备施工的一些要点:
1. 合理设计交流配电系统:交流配电系统根据逆变器输出功率、并网点数量等要素,合理选择交流开关柜、计量箱、母联柜等设备,保证并网电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安装地面接地系统:为了防止雷击和漏电等现象,在光伏电站的配电系统中设置地面接地系统,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施工。
3. 确保电气安全:在施工过程中,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电气安全,配备个人防护设备,并确保施工人员具备资质和技能。
设备具备远程控制功能,运维人员可以通过远程操作进行设备调整和监测。江西检测设备电站现场并网检测设备设计
设备具备可编程控制功能,可以根据不同的运行需求进行自动调整。辽宁检测服务电站现场并网检测设备作用
智能组串式方案:一包一优化、一簇一管理
华为提出的智能组串式方案,针对集中式方案中三个主要问题进行解决:
(1)容量衰减。传统方案中,电池使用具有明显的“短板效应”,电池模块之间并联,充电时一个电池单体充满,充电停止,放电时一个电池单体放空,放电停止,系统的整体寿命取决于寿命短的电池。
(2)一致性。在储能系统的运行应用中,由于具体环境不同,电池一致性存在偏差,导致系统容量的指数级衰减。
(3)容量失配。电池并联容易造成容量失配,电池的实际使用容量远低于标准容量。智能组串式解决方案通过组串化、智能化、模块化的设计,解决集中式方案的上述三个问题:
(1)组串化。采用能量优化器实现电池模组级管理,采用电池簇控制器实现簇间均衡,分布式空调减少簇间温差。
(2)智能化。将AI、云BMS等先进ICT技术,应用到内短路检测场景中,应用AI进行电池状态预测,采用多模型联动智能温控策略保证充放电状态比较好。
(3)模块化。电池系统模块化设计,可单独切离故障模组,不影响簇内其它模组正常工作。将PCS模块化设计,单台PCS故障时,其它PCS可继续工作,多台PCS故障时,系统仍可保持运行。 辽宁检测服务电站现场并网检测设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