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线束的质量,线束材料的选择,关系到线束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提醒广大各位,在线束产品的选择上,一定不要贪图便宜,便宜的线束产品采用的也许就是劣质的线束材料。如何分辨线束质量的好坏呢?了解了线束的材料就明白了。以下是线束选材的资料。线束一般由导线、绝缘护套、接线端子线束以及包扎材料组成。只要了解了这些材料,您就能轻易分辨线束的好坏。一、接线端子线束的材料选择:端子材质(铜件)用的铜主要是黄铜和青铜(黄铜的硬度比青铜的硬度稍低),其中黄铜占的比重较大。另外,可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镀层。二、绝缘护套的选择:护套材质(塑料件)常用的材质主要有PA6、PA66、ABS、PBT、pp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塑料中添加阻燃或增强材料,以达到增强或阻燃的目的,如添加玻璃纤维增强等。三、线束导线的选择: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导线材料。四、包扎材料的选择:线束包扎起到耐磨、阻燃、防腐蚀、防止干扰、降低噪声、美化外观的作用,一般根据工作环境和空间大小来选择包扎材料。在包扎材料的选择上通常有胶带、波纹管、PVC管等。线束在通过性孔和车身钣金开孔,需用橡胶件来密封。河北医疗设备线束厂商
线束的检测判断:(1)电线束烧坏故障的检测与判断:在电源系统的电路中,哪一点搭铁,电线束就烧到哪里,电线束烧坏与完好部位的交接处,可认为该处电线搭铁;若电线束烧坏至某电气设备的接线部位时,则表明该电气设备故障。(2)线路之间的短路、断路、接触不良故障的检测与判断:电线束受到外部挤压、冲击,引起电线束内电线绝缘层损坏,导致电线之间的短路。判断的时候,可拆开电气设备与控制开关两端的电线束插接器,用电表或试灯检测线路的短路之处。杭州伺服线束定制线束所附带的橡胶件或活块橡胶件,在装配和装配后不应被损伤或破坏其密封面。
汽车内饰的线束主要以顶棚与地板为主,地板线束主要沿底盘两边布线,由于地板并不平整,甚至有很多焊接缝隙相当的尖锐,并且不能避免焊接过程中的产生的金属残渣未得到及时的清理。所以要注意与金属直接接触的位置要重点给予防护,可用波纹管、PVC管保护并加以固定,必要时要用海绵给予减震防护。避免线束直接接触地板,长时间的接触钣金会造成线束损坏。顶棚的线束通常较细而且要延伸到车尾,但是一般不会直接接触到硬物,所以用工业胶带间隔缠绕即可,但是如果有与钣金接触的地方,也要适当的用海绵防护。
更换破损线束,首先去除已烧坏的线束绝缘包缠层,将烧坏的导线两端剪断,用同规格、同长度的导线将烧坏导线重新连接好,各接头用绝缘胶布包扎。接线时将被接导线的两端分成两半,并分别拧拢,然后将两股已拧陇的导线再拧在一起,将其折弯至与导线平行并与导线靠紧,包上绝缘胶布。若线束完全断裂,可用短导线连接。连接时各线接头应相互错开,每个接头用绝缘胶布包扎,然后再将接好的导线用绝缘带包缠好。接线时应不縮短原线束的长度,如烧坏的导线根数较多,可剪一根再接一根,以防接错。线束拆开检修或导线后,应重新包扎线束。可用白纱带或塑料带采用半叠包扎法进行包扎。线束包扎后再浸绝缘漆或沥青漆,并进行烘干或晾干,以增加线束的强度和绝缘性。重新连接的线束应该牢固、可靠、美观,这对整车的性能以及行车安全。判断故障时,可拆开电气设备与控制开关两端的电线束插接器,用电表或试灯检测线路的短路之处。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连接汽车的电气电子部件并使之发挥功能,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打个比方,如果将汽车比喻成人体,可以说电脑相当于人脑,传感器相当于人的感觉系统,执行元件相当于运动系统,那么线束就是神经和血管了。由此可见,线束是多么的重要。线束如果被破坏轻则对应的功能失效,重则可能造成短路而引起自燃。所以线束的防护是必不可少的。汽车的线束一般有波纹管、PVC管、工业胶带、海绵、扎带等给予防护,主要起到包裹固定、耐磨、阻燃、绝缘、防腐蚀、抗电波干扰的作用。线束和电器设备接头处的插接器应匹配,如原件仍可利用,则可用原件。充电桩线束多少钱
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选择相应的线束材料。河北医疗设备线束厂商
汽车线束内的电线常用规格有标称截面积0.5、0.75、1.0、1.5、2.0、2.5、4.0、6.0等平方毫米的电线(日系车中常用的标称截面积为0.5、0.85、1.25、2.0、2.5、4.0、6.0等平方毫米),它们各自都有允许负载电流值,配用于不同功率用电设备的导线。以整车线束为例,0.5规格线适用于仪表灯、指示灯、门灯、顶灯等;0.75规格线适用于牌照灯,前后小灯、制动灯等;1.0规格线适用于转向灯、雾灯等;1.5规格线适用于前大灯、喇叭等;主电源线例如发电机电枢线、搭铁线等要求2.5至4平方毫米电线。这只是指一般汽车而言,关键要看负载的较大电流值,例如蓄电池的搭铁线、正极电源线则是专门的汽车电线单独使用,它们的线径都比较大,起码有十几平方毫米以上,这些“巨无霸”电线就不会编入主线束内。河北医疗设备线束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