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脱硫制氢技术:辽河油田在原合成氨造气工艺基础上对转化炉脱硫变换、热量回收系统等进行了大胆尝试,采用创新装置,比老工艺大为减少天然气消耗也降低约1/3。技术特点:天然气加压脱硫后与水蒸汽在装填有催化剂的特殊转化炉裂解重整,生成氢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转化气,回收部分热量后,经变换降低转化气中CO含量变换气再通过变压吸附(PSA)提纯得到氢气。口口主要性能指标。在一定压力下,利用活性碳、分子筛、氧化铝多种吸附剂组成的复合吸附床,将甲醇裂解气、合成氨驰放气、炼油厂的催化裂化干气、变换气、水煤气和半水天然气制氢工艺流程-提高气体分离质量-佳优气能源煤气等各种含氨气源中杂质组分在较低压力下选择吸附,难吸附的氢从吸附塔出口作为产品气输出,以达到提纯氢气目的。 天然气是制氢设备的主要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后,可以生成高纯度的氢气。新疆节能天然气制氢设备
天然气部分氧化制氢天然气部分氧化制氢的反应器采用的是高温无机陶瓷透氧膜,与传统的蒸汽重整制氢的方式相比较来说,天然气部分氧化制氢工艺所消耗的能量更加少,因为它采用的是一些价格低廉的耐火材料组成的反应器。这种天然气制氢工艺比一般的生产工艺在设备投资方面的成本降低了25%左右,生产的成本降低了40%左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成本。天然气高温裂解制氢天然气高温裂解制氢主要在高温条件下,天然气催化分解成为碳和氢,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并不产生任何二氧化碳,所以一般将其认为是从化石燃料使用到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过渡工艺。这种工艺目前还在研究当中,但是可以预见的是这种天然气制氢工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西藏新能源天然气制氢设备天然气制氢设备的生产和使用还需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国内现阶段尚无天然氢的勘探及开采项目披露,但在天然氢的资源分布数据及研究也已有一定的积累。依托于已覆盖国内大部分地区的油气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活动,国内已有较多的天然氢发现案例。如在在松辽盆地的个别钻井中发现氢气含量高达85.54%,在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2号井的岩屑罐顶气中,检测到了含量可达99%的氢气。此外,在云南腾冲部分热泉、山西沁水煤矿和煤井、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等多地我国均有低浓度天然氢发现案例。在这些地区,中石化、中煤,以及地质勘探机构等油气、矿产企业机构或已掌握了较为可观的天然氢分布资料。
天然气与氢能融合主要存在3种途径:上游制备融合。根据原料来源和生产过程不同,可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其中,灰氢主要为煤制氢,低成本;绿氢为新能源制氢,高成本;蓝氢为天然气制氢,成本介于灰氢与绿氢之间。截至2022年底,全国氢气产量为3781万吨,其中天然气制氢占比达18.1%。中游储运融合。氢气与天然气在储运环节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可利用管道、罐车、铁路及船舶等方式运输,其中管道掺氢是解决大规模、长距离氢能运输的良好过渡办法。由内蒙古西部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国内首条掺氢高压输气管道工程已在内蒙古动工。终端利用融合。天然气与氢气在城市燃气、交通运输、电力供应、分布式供能等领域可实现协同发展。截至2022年底,全国投运加氢站274座。制氢设备的投资成本较高,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其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
配套法规完善是项目落地、正常运营的前提。天然氢与石油、天然气类似,理论上属于矿产资源,开采、出售等均需受到相关部门把控。但与石油、天然气已具有相对完善的项目登记、管理体系不同,天然氢的资源类型定位、管理方法、管理部门等均未明确。因此,现阶段天然氢项目面临落地审批无法可依、即使落地后也存在因政策变动而终止运营的风险。典型如西班牙2021通过的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法案禁止新建碳氢化合物开采项目,而导致其国内天然氢项目因天然氢分类不明而难以推进。氢能市场规模尚未完全展开也是天然氢项目保持观望的一大原因。油气井开发属于高成本投入项目,项目建设前需充分考量消纳市场。以天然气气田为例,根据中石油某气田数据,单气井建设成本在5000万元以上,单井采气量50万方/天以上。 天然气制氢设备的生产和使用可以促进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定制天然气制氢设备公司
制氢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需要进行分离和处理,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新疆节能天然气制氢设备
天然氢多分布于煤层、矿石资源周围,可依据历史勘探开采资料定位。相关研究者在间歇泉、温泉、煤井、油气井等中都发现过富氢气体,其含量在不同地质环境中在1%-100%之间变化,其中,煤层、盐岩等具有较好储氢能力的地层中有多项天然氢发现案例。同时,油气、矿产公司手中有较多的地质勘探数据,其中包含了较多的氢气矿藏线索。如2023年10月澳大利亚GoldHydrogen公司进行天然氢开采试钻的地点选择,便是根据上世纪初的油气勘探数据决定的。试钻氢气浓度高达73%。新疆节能天然气制氢设备
除了作为化工原料(如石油炼化、合成氨、合成甲醇)和工业工艺气体(如钢铁、半导体行业还原剂)等传统使用方式外,绿氢还可以作为能源、燃料来使用。氢燃料电池是目前被看好的氢能利用路线。氢燃料电池汽车具备零排放、零污染、无噪声、补充燃料快、续航能力强等优势。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超过1000辆氢能源汽车使用,并配备了30多个加氢站,这是迄今为止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全球规模的集中示范运营。在新技术加持下,氢能交通工具可以实现风、光、水到氢再到水的“无碳物质闭环”,构成绿色发展的一次次清洁能量循环。比如氢能源市域列车,以每天500公里里程计,每年大约可减少10余吨二氧化碳排放。未来,氢能大巴、氢能重卡、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