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稻田养鱼一样,鱼菜共生也是一项从古代走向现代,从传统到创新的技术。近十多年来,鱼菜共生与水上田园技术作为农业农村部现代水产养殖技术八大主推模式之一,在全国推广应用。重庆潼南、璧山、垫江,四川崇州、简阳等地积极示范,都取得了较好效果。在全球注重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这里,纵观水环境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世界公认的较经济、较有效的修复技术。而这项技术顺应了潮流,既做好了生态保护、建设了美丽家园,还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助推了乡村振兴。利用数据统计分析优化配置,从而实现较优生产效率与收益回报。海南鱼菜共生系统种植
鱼菜共生方式:1、直接漂浮法:用泡沫板等浮体,直接把蔬菜苗固定,在漂浮的定植板上进行水培;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利用率不高,而且一些杂食性的鱼会有吃食根系的问题存在,需对根系进行围筛网保护,较为繁琐,而且可栽培的面积小,效率不高,鱼的密度也不宜过大。适合家庭或科研展示使用;2、养殖水体与种植系统分离,两者之间通过砾石硝化滤床设计连接,养殖排放的废水先经由硝化滤床或(槽)的过滤,硝化床上通常可以栽培一些生物量较大的瓜果植物,以加快有机滤物的分解硝化。经由硝化床过滤而相对清洁的水再循环入水培蔬菜或雾培蔬菜生产系统作为营养液,用水循环或喷雾的方式供给蔬菜根系吸收,经由蔬菜吸收后又再次返回养殖池,以形成闭路循环。这种模式可用于大规模生产,效率高,系统稳定。天津新型鱼菜共生厂商在学校开展鱼菜共生项目,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与自然的兴趣。
从1997年开始,维尔京群岛大学的詹姆斯Rakocy博士和他的同事们研发出了一种基于深水栽培(deepwaterculture)的大型鱼菜共生系统。之后,世界各国多个大学逐步开展相关技术研究,探索大规模鱼菜共生农业生产的技术方法。粮农组织也把小型鱼菜共生系统作为可持续农业模式向全球推荐。这几年,规模化的鱼菜共生系统逐步在世界各地建设投产,室内的鱼菜共生工厂也开始出现。当前,整个鱼菜共生家庭园艺和农业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国内专注鱼菜共生领域的农业公司还不多。很多农场只是把鱼菜共生作为三产概念引入农场,并没有实际采用鱼菜共生技术进行大规模栽培和向市场供应蔬菜和水产。
鱼菜共生微生态系统,建设鱼菜共生系统的关键是达到鱼-菜-菌的生态平衡,不少研究者开展了该系统微生态平衡方面的研究,蔡淑芳等开展了蔬菜种植密度对鱼菜共生系统氮素转化影响的研究,得到了提升氮素转化效果的优化栽培密度[8]。杨天燕等的研究采用现代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了在鱼菜共生池塘与普通池塘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为鱼菜共生菌群平衡提供理论基础[9]。李志娟的研究表明鱼:菜比例为1∶8的时候比较适合落地式鱼菜共生系统正常运行。鱼菜共生有助于提高食物安全性,因为可以自给自足生产新鲜蔬菜和鱼类。
除了种植多样化的蔬菜外,还应因地制宜,发展餐饮、观光、科普教育等业务,以增加收入,使利润达到较大化,当然这些业务需要额外的投入,需要进行综合考虑。在中国,大中城市富裕阶层对真正的有机蔬菜需求量还是很大的,只是苦于有机市场的混乱,已对有机行业失去信任。鱼菜共生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还很陌生,甚至根本没听说过,因此规模化鱼菜共生在运营初期需要不少的广告投入,要让消费者了解鱼菜共生的有机性,然后再去谈交易,所以在商业化初期盈利很困难,等更多的消费者开始认可鱼菜共生产品里,订单才会源源不断的来。鱼菜共生是应对全球粮食危机的一种潜在解决方案,通过多层次生产提高效率。上海低碳鱼菜共生系统模式
通过联盟共享资源,实现信息互通,共同解决行业面临的问题。海南鱼菜共生系统种植
鱼菜共生耕作体系有以下几种模式:1、闭锁循环模式:养殖池排放的水经由硝化床微生物处理后,以循环的方式进入蔬菜栽培系统,经由蔬菜根系的生物吸收过滤后,又把处理后的废水返回至养殖池,水在养殖池、滤液床、种植槽三者之间形成一个闭路循环。2、开环模式:养殖池与种植槽(或床)之间不形成闭路循环,由养殖池排放的废水作为一次性灌溉用水直接供应蔬菜种植系统而不形成返还回流,每次只对养殖根据种植部份的技术差异又分为以下几种共生方式:池补充新水。海南鱼菜共生系统种植
建设水上田园有哪些技术要点?一是做好一改五化。一改即池塘基础设施改造。要把小塘并成大塘,面积10-20亩,水深2.0~2.5米。“五化”是指水环境清洁化、养殖品种良种化、饲料投喂精细化、蔬菜品种多样化、病害防治无害化。二是要做蔬菜栽培。要选择根系发达,吸收氮、磷能力强的品种,研究人员推荐空心菜。夏季可种植绿叶菜类如水芹菜、瓜果类、水上花卉植物等;冬季可种植西洋菜、生菜等。种植比例较好控制在池塘面积的15%以内,面积太大也不利于鱼类的生长。三是要有水体搅动设备。采用特定设施装备搅动水体,促进水体翻动,使底层沉积物营养盐充分释放到水体中,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氮、磷等元素。不同国家间分享经验与技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