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抛光腐蚀原理,关于电解抛光原理的争论很多,被公认的主要为薄膜理论。薄膜理论解释的电解抛光过程是:电解抛光时,靠近试样阳极表面的电解液,在试样上随着表面的凸凹不平形成了一层薄厚不均匀的黏性薄膜,这种薄膜在工件的凸起处较薄,凹处较厚,此薄膜具有很高的电阻,因凸起处薄膜薄而电阻小,电流密度高而溶解快;凹处薄膜厚而电阻大,电流密度低而溶解慢,由于溶解速度的不同,凹凸不断变化,粗糙表面逐渐被平整,然后形成光亮平滑的抛光面。电解抛光过程的关键是形成稳定的薄膜,而薄膜的稳定与抛光材料的性质、电解液的种类、抛光时的电压大小和电流密度都密切相关。根据实验得出的电压和电流的关系曲线称为电解抛光特性曲线,根据它可以决定合适的电解抛光规范。电解抛光腐蚀,用于各大院校、环保、科研、卫生、防疫、石油、治金、化工、医疗等,本仪器性能好,无噪声。苏州低倍加热腐蚀企业
电解抛光腐蚀,不适用本方法:不能用塑料镶嵌试样,因为塑料不导电容易被电解液浸蚀:极易受电解液浸蚀的金属相和一些夹杂物不能采用电解抛光:需要边、角的试样,不适宜进行电解抛光。
电解浸蚀参考资料
试验材料 |
浸蚀液配比 |
电解参数 |
时间 |
阴极材料 |
备注 |
镍和合金 |
铬酸(10%) |
1.5V 24。C |
1~8秒 |
不锈钢 |
|
镍和合金 |
浓硝酸/冰醋酸/水 =2:1:17 |
1.5V 24。C |
20~60秒 |
|
好的一种浸蚀液 |
镍和合金 |
草酸(10%) |
1.5~6V ,24。C |
15~30秒 |
|
特别适用于因科镶合金 |
镍和合金 |
硫酸(8%) |
6V 24。C |
5~30秒 |
不锈钢 |
显示碳化物和晶界,因科镍和镍一铬合金 |
电解抛光腐蚀操作步骤,测量试样抛光的表面积;试样的清洗。磨制完的试样要用洗涤剂彻底清洗,清洗之后再用蒸馏水漂洗,也可用超声波清洗;不锈钢夹子夹住试样,同时用导线将夹子与电源的正极连接;向电解槽中注入电解液;将已经于电源负极连接好的阴极板放入电解液中;把试样放入电解液中,接通电源,调整电压到所要求的数值,记下时间;如果需要,可调整阴阳极间的距离,调整电流密度;达到所要求抛光时间后,取出试样,切断电源。立即用水对试样进行漂洗,再用酒精漂洗,干燥后就得到了抛光好的试样。
晶间腐蚀操作主意事项,冷水机设置操作说明:温度设置:按set件会出现设置的温度值,按向上下键进行增加或减少就能设定运行的温度了,然后按ret键保存。不保存修改无效。温度下限设置:同时按住set和向上键,显示0;按向上键将0改为6,在按set键出现F0;在按向上键将F0改F9在按set键就会出现默认设置的最低温度;在按向上下键修改温度值;修改完成后按ret键保存即可,不保存无。重要提示:控制装置不得放置在通风柜内部,因为使用酸液和水雾可能导致敏感的电子设备受损。放在外部也得与酸蚀槽保持一定距离,避免操作时有酸液飞溅到控制器上。电解抛光腐蚀,利用电化学原理进行金相样品的制备。
晶间腐蚀检验方法:晶间腐蚀后有通常有两种方法检测,一种是弯曲法,也就是对折法,就是试样进行晶间腐蚀检验后在弯曲试验机上进行弯曲180°,用放大镜观察弯曲表面,根据表面是够有裂纹来判断是否有晶间腐蚀发生,另一种是金相法,根据晶间腐蚀后试样进行磨抛+化学腐蚀,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腐蚀深度,通过晶间腐蚀深度来判断是否发生晶间腐蚀;其实还有第三种办法,就是有经验的师傅还可以通过听声法来判断,这个主观影响较大,不建议使用;金相试样横向和纵向都是允许的,因为是判断试样腐蚀的深度,所以横向还是纵向影响不大的。低倍加热腐蚀采用三层样品隔离放置方式,样品取放方便且增加了工作空间,改善腐蚀性。安徽腐蚀操作简单
低倍加热腐蚀有排液阀门,方便排放腐蚀废液。苏州低倍加热腐蚀企业
晶间腐蚀,合金检测的要求不一样一般检测清洁度、晶粒大小、晶粒分布是否均匀、晶粒有无明显的堆积、是否有夹杂物等根据金相图谱检验:无过烧;分布均匀程度;晶粒大小我想也学习一下铝合金金相,各元素在显微镜下是表现什么状态。不过可以看看国标,里面只是告诉怎样判断: GB/T3246-82 铝及铝合金加工制品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GB/T3247-82 铝及铝合金加工制品低倍组织检验方法 ; GB/T10849-89 铸造铝硅合金变质; GB/T10850-89 铸造铝合金过烧;GB/T10851-89 铸造铝合金孔。苏州低倍加热腐蚀企业
电解抛光腐蚀,显示钢的显微组织的电解浸蚀剂及电解抛光液表 浸蚀剂名称及成分 使用方法 适用范围 混合酸水溶液: 磷酸 90亳升 硝酸 8亳升 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