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溶性透明荧光染料具有以下优点: 1、出色的溶解性 能很好地溶解于各类油性溶剂中,如有机溶剂、油脂、树脂等,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确保在应用过程中色彩分布均匀。 2、鲜艳的荧光效果 可以发出明亮、鲜艳且高饱和度的荧光颜色,具有很强的视觉吸引力和辨识度。 3、高透明度 染色后在不影响底物本身透明度的基础上赋予其荧光特性,使被染物在保持原有透明度的同时展现出独特的荧光色彩。 4、良好的耐迁移性 由于能与油性基质有较好的相容性和结合力,在使用过程中染料分子不易迁移,使得颜色持久稳定。 5、耐光性和耐候性 经过适当的配方设计和处理,在光照和不同气候条件下,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荧光效果和颜色稳定性,不易褪色和变色。 6、广泛的应用范围 适用于油墨、涂料、塑料、橡胶、燃料油、润滑油等众多油性体系的着色和标识,为产品增加功能性和附加值。 7、色彩丰富 可提供多种颜色选择,满足不同应用场景和设计需求。溶剂透明荧光染料通常具有较好的溶解性,能够与各种溶剂和载体相混合。安徽油墨用荧光颜料
在中国,荧光颜料的执行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颜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中国标准分类中,荧光颜料涉及到颜料、颜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这些标准规定了荧光颜料的分类、命名、试验方法等基本要求。 2、具体产品标准:对于特定的荧光颜料产品,如《C.I.颜料蓝—15:4》,中国制定了专门的标准(HG/T 6274-2024),该标准于2024年3月29日发布,将于2024年10月1日实施。这类标准详细规定了产品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等内容。 3、行业标准:除了国家标准外,还有一些行业协会或组织会制定行业标准来规范荧光颜料的生产和使用。这些标准可能更加具体地针对某一类荧光颜料或其在特定领域的应用。山西易分散荧光颜料荧光颜料,颜料色彩鲜艳,着色力强,能够赋予产品鲜明的色彩效果。
溶剂荧光染料用于以下领域: 油墨印刷:用于印刷荧光防伪油墨、荧光喷墨打印油墨等,使印刷品在特定波长的紫外光下呈现出鲜艳的荧光图案,起到防伪和装饰作用。 涂料:添加到涂料中,用于道路标线涂料、安全标识涂料等,在夜间或低光照条件下能够反射或发出荧光,提高可见度和安全性。 塑料:用于塑料的着色和功能化,例如制造荧光玩具、荧光塑料包装材料等。 生物医学:在生物医学领域用于细胞标记、生物分子检测、荧光免疫分析等。 纺织印染:印染荧光纺织品,如荧光面料的服装、荧光安全警示服等。 分析检测:作为荧光探针用于化学分析、环境监测等领域,检测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等物质。
长余辉荧光颜料是一种能够在吸收光能后,在光源消失后仍然持续发光一段时间的荧光材料。这种材料通常基于稀土元素(如铕、镝等)铝酸盐或硅酸盐体系,通过特殊的配方和处理工艺制成。其特性包括: 1、长余辉发光:能够在光源消失后持续发光数小时至数天,发光时间长,亮度高。 2、环保无毒:不含放射物质、无毒、无害、不燃烧,对人体安全,通过国家检测部门的检测。 3、化学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抗老化性、耐腐蚀性、耐热性,以及一定的阻燃性和抗划伤性能。 4、激发条件低:阳光、普通照明、环境杂散光等均可作为激发光源,易于吸收光能。 5、可重复使用:可无限次循环使用,使用寿命长,具有相当高的实用价值。环保性要求荧光颜料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同时其生产、使用过程应符合环保标准。
荧光颜料和夜光颜料有以下区别: 1、发光原理 荧光颜料: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通常是紫外线)后,会立即发出可见光,当激发光源消失,荧光也立即停止。它的发光是一种光致发光现象,并且发光过程中不会储存能量。 夜光颜料:也叫蓄光颜料,在受到光线照射时(自然光、灯光等),会将光能储存起来,当光源消失后,会在一段时间内逐渐释放出储存的光能,以可见光的形式持续发光一段时间。 2、颜色表现 荧光颜料:颜色非常鲜艳、明亮,有较高的饱和度和纯度,常见颜色如荧光黄、荧光绿、荧光橙、荧光粉等。 夜光颜料:通常发出的光颜色相对单一,一般为黄绿色或蓝绿色等。 3、应用领域 荧光颜料:广泛应用于广告宣传、安全标识、舞台表演、美术创作、塑料玩具、服装印染、印刷油墨等领域,主要用于需要在有光源照射下产生醒目视觉效果的场合。 夜光颜料:常用于消防安全标志、钟表表盘、夜间装饰品、交通标识、建筑装饰等需要在黑暗环境中有自发光指示或装饰效果的领域。WZQ系列荧光颜料的耐温性能较好,部分产品耐温可达230℃。耐高温荧光粉参考价
荧光颜料和夜光颜料在发光原理、发光效果、应用场景以及材料成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安徽油墨用荧光颜料
荧光色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1600 年,鞋匠兼炼金术士卡斯凯罗斯(Vincentius Casciarolus)焙烧岩石时发现石头经阳光照射后可以发出红色辉光。 科学家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并于十七世纪中叶,给出荧光体“phosphor”这一名词。 十九世纪,人们在研究放电发光现象的过程中开发了荧光灯和荧光粉。法国科学家贝奎勒尔(Becquerel)和英国科学家斯托克斯(Sto-kes)给出“荧光”(fluorescence)这个名词的具体定义,特指荧光体在被照射期间所产生的光致发光现象。 20 世纪 50 年代至 60 年代,早期的彩色显像管开始批量生产。生产荧光粉使用了磷酸盐元素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接着,在磷酸盐元素系统荧光粉的基础上又研发出全硫化物的荧光粉,其亮度相较于磷酸盐元素系统荧光粉增加约 40%到 70%。 1964 年后,开始使用由稀土元素(如金属铕)荧光粉,得到了新型的红色荧光粉,其在亮度和颜色等性能方面都优于硫化物荧光粉。随着进一步的探究,在此基础上又研发出硫化钇的荧光粉。安徽油墨用荧光颜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