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与试运营时期2014年10月8日,招聘专职技术服务员工。2014年3月28日,研究院召开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审议2014年试运行工作计划和首批成果转化项目。2013年9月28日,实验仪器全部到位并进行安装调试,研究院初步试运行。2013年6月28日,生物医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工程完工。2013年3月9日,研究院召开理事会第三次会议,确立研究院内部机构设置和技术团队组建模式。2012年12月25日,山东大学淄博生物医药研究院注册成立。2012年4月7日,启动生物医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工程建设。山东大学淄博生物医药研究院先后成功的突破一批产业化共性关键技术。注射剂包材相容性检测单位
山东大学淄博生物医药研究院包材研究中心针对注射器、输液器、输液泵、留置针、雾化器、造影导管、引流导管、穿刺导管等的相容性研究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目前,我中心已成功助力客户完成的相容性研究案例涵盖大输液、冻干制剂、口服液、滴眼液、外用制剂、肠道制剂等多品种。药品研发实验室的变更控制:变化是永恒的,不变是暂时的,持续改进是一个组织质量管理水平提升的基本方针,我们不能因为惧怕风险而固守陈规,同样也不可不顾风险朝令夕改随意而为,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变更控制管理体系让变更可控就非常重要。上海药包材研究实验中心山东大学淄博生物医药研究院位于产业历史悠久、产业体系完善,山东省重要的药物研究生产基地--淄博。
专业技术人员10余人,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占80%以上,可从事化药、中药、多肽、生物制药等的原料药及制剂的药物质量研究。淄博生物医药研究院可提供满足数据合规性要求的质量研究及注册申报等服务,能够针对不同类型药物提供方法开发、方法验证、样品检测、质量标准制定等解决方案,涵盖起始物料、中间体、原料药、制剂等。具体服务内容如下: 新药原料药及制剂质量研究、注册申报;仿制药原料药及制剂一致性评价质量研究、注册申报;原料药工艺杂质研究、分析杂质在工艺中的去向和变化;原料药降解途径及降解产物的研究;残留溶剂的研究;无机杂质的研究;遗传毒性杂质的研究;方法开发技术指导;质量标准及上报资料撰写。
研究院文化愿景做中国前瞻的医药产业技术研发服务与转化孵化平台,成为客户与员工引以为傲的伙伴与同行者!使命创客户价值,助员工成长,谋民众安康!中心价值观客户至上,员工为本,创新敬业,诚信共赢。团队风采我们是一个有朝气有活力的年轻团队;我们不墨守成规,我们勇于创新,敢于挑战;我们有活力有冲劲,志同道合,开放平等。职能定位山东大学淄博生物医药研究院(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医药研究院)是由淄博高新区管委会联合山东大学、当地制药企业共同建设的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药物与健康产品研发、技术服务机构,成立于2012年12月,具有单独法人资格。研究院以产业化为目标,科技含量高,技术成熟,市场前景较好,知识产权明晰无纠纷,团队结构合理。
山东大学淄博生物医药研究院技术服务团队:目前40余人,主要负责生物医药各技术单元的管理与运营,并对外提供技术服务。高层次人才研发团队:主要通过项目引进的方式组建,自2015年至今共引进26人,主要由海外归国人员、国内高校院所学者、企业高层技术人员组成,主要围绕选定项目进行产业化开发、孵化并对外提供技术服务。高校联盟技术支持团队:主要依托驻淄博的9所高校研究院(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澳大利亚Newcastle大学、乌克兰国家等离子技术研究院)为纽带,以项目为中心整合各研究院高校相关的技术力量,为项目研发和重大技术攻关提供技术支持。研究院拥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制剂技术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糖药物质量研究评价重点实验室等。上海工艺组件相容性研究机构
研究院致力于打造“面向鲁中、服务山东、辐射全国”的区域性医药技术创新与资源共享中心。注射剂包材相容性检测单位
山东大学淄博生物医药研究院 是由淄博高新区管委会联合山东大学和当地药企共同建设的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药物与健康产品技术创新研发和专业化孵化服务平台。在外部审计方面,2018年,通过NMPA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现场核查;2019-2020年,先后协助客户完成美国FDA项目申报注册3个;通过新华-百利高、华润双鹤、东诚药业、红日药业、陕西万荣、迪沙药业等60余家企业的现场审计核查。研究院拥有180余人的专职技术服务与研发团队,其中硕士学位以上人员65%以上;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等省部级以上项目35项,到位经费7400余万元;合作建立院企实验室7家。注射剂包材相容性检测单位
山东大学淄博生物医药研究院(淄博高新区生物医药研究院),是由淄博高新区管委会联合山东大学和当地药企共同建设的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药物与健康产品技术创新研发和专业化孵化服务平台,成立于2012年12月,事业法人单位。被科技部认定为“****”,整合高校、地方优势资源,建设、运营生物医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并依托平台开展科学研究、检验检测、技术服务、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人员培训、展览服务、对外交流合作、医药相关产品销售及技术研发,提升医药产业发展。